吉林林业二十年:振兴林业 繁荣经济
发布者:魏静 王立新 发布日期:2004-05-10 点击次数:808443
近20年来,吉林省林业积极探索、改革创新、快速发展,特别是近几年,省委、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建设、再造秀美山川的一系列重要部署,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,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,坚持生态效益优先,生态、经济、社会效益高度统一,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,加速林业现代化进程。吉林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,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建设都硕果累累,据测算,全省林业年创经济价值达220亿元。
森林资源总量增长,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,吉林省先后开展了十年绿化吉林大地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,坚持全党动员、全民动手,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,实现了森林面积、蓄积双增长,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。目前,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2.5%,有林地面积达到12075万亩,活立木蓄积达到8.6亿立方米,分别比1983年提高8%、23.6%和12.8%。森林蓄水保土、调节气候、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,特别是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,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。“九五”以来,全省重点林业工程累计完成投入45.6亿元,造林种草1405.8万亩,是建国以来投入建设总量最高的时期。全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,共完成退耕地及荒山荒地造林575.8万亩,兑现粮食0.95亿公斤,使13.4万户农民受益,为28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转移就业机会。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,工程区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70万立方米,完成造林172.5万亩,分流安置职工11.2万人,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,开始出现良性演替趋势。“三北”防护林经过三期建设、四期启动,累计造林775.5万亩,庇护农田3700万亩,基本形成了大型的防护林体系。创造性地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实施了生态草建设工程,成功地探索了乔、灌、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,累计完成生态草建设320万亩,有望于今年底提前6年超额完成生态草治理任务。
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,有效维护了资源安全。以限额采伐和“三个总量”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管理、监督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,森林资源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,年净增长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。实现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,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.04‰,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国家林业局的表彰,并在全国推广了吉林省经验。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迅速提高,全省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下降,防治率由80年代的35.5%提高到70%。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,全省共有各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57个,总面积达到6315万亩。依法治林水平明显提高,1983年以来,吉林省颁布实施了近30部地方性林业法规、规章,林业法规体系逐步完善。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,森林治安案件和林政案件呈下降趋势,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,林地、林木资源管理得到普遍加强。
生态林业的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,20年的保护和开发促进了不断发展的林业经济,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。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,积极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、林地经济、矿产资源开发、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,初步形成了木制品、药品、森林食品、矿产品等一系列林产品加工体系,林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。截至目前,全省林业拥有固定资产40.4亿元,累计生产木材已达1.2亿立方米,实现利税77.3亿元。据统计,2003年,林农年人均收入中有1970元来源于林业,占总收入的65.8%。全省依托于林业生存发展的人口已超过350万人,围绕森林资源开发形成的经济总量已超过830亿元。
--来源:【吉林日报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