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地处祁连山北麓、腾格里沙漠南缘,山、川、沙各占1/3,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“两屏三带”中“青藏高原生态屏障”和“北方防沙带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我国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、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。
古浪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位于县域北部荒漠,风沙线长达132公里,有重点风沙口20多个,沙化面积238.9万亩,沙化土地、流动沙地分别占全县的31.3%和10.9%,年风沙日达110天左右。植被主要以旱生、超旱生植物为主,沙化土地类型多为流动性沙丘地和半固定沙丘。
近年来,古浪县坚持南护水源、中保绿洲、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,全力提升治沙水平,巩固治沙成效。沙区前沿林草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20%恢复到目前的60%以上,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体系,治理了八步沙、明沙咀、黄沙梁等10多个危害比较严重的内陆沙丘和重点风沙口,建成以甘肃内蒙古省界、新修治沙道路、民调渠沿线为主的三道防沙治沙屏障,沙进人退局面得到有效遏制,北部沙区生态持续改善。
古浪县重点依托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、规模化防沙治沙、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、三北防护林工程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、省级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,在甘肃内蒙古省界、新红路、s316线、麻黄塘治沙环路沿线、黄花滩移民区等风沙前沿和重点风沙口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活动,采取“草方格沙障配套人工造林”“一棵树一把草”等方式,对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进行治理,累计投入资金6.12亿元,完成治沙造林66.63万亩。
通过“人工促进+天然更新”等治理模式,古浪县在明沙咀、民调渠沿线等适宜封育区域,选择抗旱乡土树种营造防风固沙林,同时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,人工撒播沙蒿、沙米、柠条等籽种,实现乔、灌、草相结合,累计完成封沙育林草60万亩。
为提高防沙治沙质量,古浪县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交流,不断推进科技创新,建立了甘肃农业大学、西北师范大学等防沙治沙教学实习基地。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审批和征占用林地申报审批制度,防止林木资源超限额消耗和林地资源流失。按照“谁造谁有、谁管护谁受益”原则,落实林地、林木权属,确定管护主体,落实管护责任。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,严格落实“五禁”规定,依法严厉打击撒野放牧、乱砍滥伐等不法行为。
2012年以来,古浪县每年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干部、社会团体和群众开展义务压沙,累计完成义务压沙造林6.5万亩,栽植花棒、梭梭、红柳等沙生苗木700多万株。社会各界在八步沙区域投资350多万元,建成光彩林、万嘉林、五粮液集团林、武威驻军林、省消防林等公益林基地13个,完成植树19.6万株。2020年4月,古浪县正式上线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新模式,打通了义务植树尽责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与此同时,古浪县拓展防沙治沙渠道,与中国扶贫基金会、中国绿化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合作,形成了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新格局。2021年,全县持续加大社会参与造林力度,在甘肃内蒙古省界、黄花滩旱石河村完成治沙造林6.9万亩,栽植白榆、梭梭、花棒、柠条等各类苗木757多万穴。
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,古浪县坚持防沙、治沙、用沙并重,鼓励支持群众和合作社发展沙产业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在黄花滩移民区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1.06万亩,栽植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7500亩,探索梭梭接种肉苁蓉萃取技术和枸杞深加工技术,提升林果产品的附加值。同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完善防沙治沙优惠政策,促进沙产业发展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古浪县将推动全县防沙治沙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,全力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。推进八步沙区域生态治理规划实施,将古浪北部生态治理区打造成“一核、一带、两屏、五区”格局的沙区生态恢复示范基地。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,加大沙区封禁保护力度。引进推广治沙新技术,开展抗旱营造林技术推广,梭梭、花棒等沙生灌木平茬复壮更新等方面的试验研究。(刘倩玮 刘勇)